首页本科培养专业一览工学
智能医学工程 智能医学工程
专业代码 所属院系 学科门类 专业类
101011T 生物医学工程系 工学 医学技术类

专业介绍

专业定位

南方科技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紧密围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瞄准全球生命科技和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沿,旨在培养能够引领智能医学与健康工程领域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智能医学工程以现代医学与自然科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的大数据与云计算、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智能感知与机器人等技术,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和临床应用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紧密结合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把临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布局医学与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打通医学从“实验室”到“手术台”的通路桥梁。智能医学工程强调新兴智能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医学数据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其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

培养目标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工程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方法,毕业后既能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从事医疗方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又能在高校、研究院所、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医疗相关企业中从事研发及管理等工作。

(1)智能医学工程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培养具有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解决临床医学问题的医工复合型高端人才和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2)培养具备现代医学视野、完备数据思维、强大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具有灵活应用数学、人工智能等基础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能力;

(2)掌握基本医学知识;

(3)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及解释数据的能力;

(4)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5)对职业和道德责任的充分理解;

(6)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对新技术的理解能力;

(7)使用工程实践所需的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

培养规格

(1)学制: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不得低于3年或超过6年。

(2)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体系

(1)通识通修教育

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第一学年不分专业,以通识通修教育为主。通识课包括通识理工基础课、军事体育类课程、思想政治品德类课程、外语类课程、通识选修课。通识理工基础课分为数、理、化、生、计算机五大类。根据专业特色,智能医学工程专业通识理工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A(上、下)、线性代数A、大学物理B(上、下)、基础物理实验、生物学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A,共8门课程;通识选修课共12学分,包括人文类、社科类、艺术类、理工类。本专业通识通修课程共计67学分。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最低学分要求

通识必修课程

(55学分)

理工基础类

28

军事体育类

8

思想政治品德类

16

写作与交流类

2

劳育类

1

通识选修课程

(12学分)

人文类

4

社科类

4

艺术类

2

理工类

2

合计

67

(2)专业课教育

智能医学工程核心知识体系是对海量医学数据的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精准医疗以及医学智能人机交互等,以及对智能本身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多学科融合交叉是该专业的鲜明特点,课程体系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生物等)和工程学科(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专业课程体系如下:

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原理、信号和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剖与生理、机器学习及医学工程应用。

专业核心课程:人工智能B、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系统原理、神经工程与脑机接口、医用机器人、医学大数据、医学智能传感技术、智能医学工程综合实验I、智能医学工程综合实验II。结合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设计综合实验课程,本专业两门核心综合实验课,细分模块教学,并将行业前沿的先进理念与教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的资料及设备体系,精细化赋能,助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本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满足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即可。实施生活导师和学术导师双导师制,课堂内外给予学生专业化指导。本专业设置的专业选修课涵盖面几乎包含所有核心知识体系,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光学、定量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等。

专业实践课程:科技创新项目、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最低学分要求

专业课程82学分)

专业基础课

18

专业核心课

25

专业选修课

27

实践课程(包括毕业论文、实习、科研创新项目)

12

合计

82

师资队伍

生物医学工程系拥有一支多学科交叉、结构合理、队伍年青的学术团队。截至2021年12月,有教研序列教师21人,其中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6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全部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在海内外知名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的经历,能够承担本专业教学、实习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具备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系现任系主任为蒋兴宇教授,是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本系将充分发挥人才培育和引进政策的优势,创建由国际一流人才带领的教学科研师资团队,计划引进3-5名资深长聘教授,计划引进Tenure-track序列教授10名左右,积极在师资队伍中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

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方面,南方科技大学拥有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建有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冷冻电镜中心、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等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为全校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生物医学工程系具备充足的教学实验室,主要承担本科生基础教学实验课、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实验课程。目前本系已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先健科技等十余家医院和企业建成教学实习基地,支撑本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深化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密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本校图书馆已采购智能医学工程相关领域专业图书两万余册,学科资源建设以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提供众多科学期刊数据库,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

其他

生物医学工程系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了密切合作,科学研究与学生培养工作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