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位
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是以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的跨学科专业。以培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卓越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善于综合运用机器人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能解决未来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挑战的引领人才为目标。在研究方向上涵盖了工业机器人、软体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微型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等新兴前沿科技领域,服务未来的前沿技术和基础产业需求,力争在短时间内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深圳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制造业全面升级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需求和机器人工程发展的未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卓越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善于综合运用机器人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能解决未来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挑战的引领人才。
培养规格
(1)学制及毕业学分要求
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不得低于3年或超过6年。
最低学分要求:约150学分。
(2)培养要求: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机械、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以及机器人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掌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
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独立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中,发掘社会对机器人的现实需求,以及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解决这些需求;
具有国际化视野,接轨国际化机器人方向的专业及产业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全职教师共13人,长期访问杰出教授1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含青年)6人,ASME Fellow 1人,IEEE Fellow 1人,广东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11人,深圳市鹏城学者1人;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92%具有在世界前100名高校工作或学习的经历,专业涵盖机器人、电子、计算机、控制、机械等领域。
教学条件
根据机械与能源工程系的学科发展规划,建立三大创新实践平台:
(1)自动控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实践平台
支撑相关课程的实践需要(包括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建模与控制、传感器与执行器、机器人驱动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机器人操作系统等课程),同时支持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和相关研究课题的需要。
(2)创新设计实践平台
支撑设计类课程的实践需要(包括CAD与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学生科技活动,自主创新实践的要求等。此外,创新设计平台支持原始创新想法,原理试验,样机研制等活动,支持设计制造一体化,鼓励打破学科界限,力争实现不同研究领域的非传统融合。
(3)先进制造实践平台
支撑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需要(包括制造工程认知实践等课程),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的需要(实习、毕业设计、课外活动,以及学生参加科研等),学生自主实践的需要。
同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建立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现有实验室总面积957平方米,仪器设备500多台套,总价值逾1800万元;实习基地8个,包括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奇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满足学生实习需求。(注:以上均为机器人工程和机械工程专业共用。)